(一)危废产能缺口明显,危废处理政策不断完善
1、各省出台危废中长期计划
近期,不少地方出台了危险废物中长期规划文件,在政策推动下,行业需求仍在上升。其中,浙江、四川、陕西对2020年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进行了具体规划,山东对“十三五”期间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利用能力进行了规划,广东省对2020年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率提出了明确目标。各省努力实现危险废物供需平衡。
2、全国危废产生量逐年增长,危废产能缺口巨大
我国危险废物实际年产量超过亿吨。根据《中国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7年,中国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937万吨,10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来源于企业独立上报漏报情况(2007年年鉴统计值为1079万吨,全面的第一次污染普查的当年危废产生量达到4574万吨)。我们假设纳入统计范围的产出每年保持稳定。根据2017年统计年鉴产量和近五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019年生活危险废物产量将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10%。
危废的实际处置与产生仍存巨大缺口。进一步从对应的处置能力来看,2019年末国内危废许可证产能约1.18亿吨仍不及产生量,同时考虑到产能负荷情况,实际被处理的危废量更少。根据《全国固废防治年报》2018年末危废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仅2697万吨,整体危废处置率仅24%,产能利用率也仅只有26%。
(二)关注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推进和土壤污染防治检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指出,要按照法律规定逐一开展检查,促进法律全面有效实施。
1. 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开启,拉动修复治理需求进一步释放。
此次土壤污染检查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主要集中在农用地(农产品污染)和工业用地(人居环境健康)两个领域,仍是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集约利用为原则。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与大气、水等污染防治协同联动,从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全防全控,有效切断土壤各类污染源。此前国家土壤修复预算主要用于以农用地为主的示范性地块,而此次明确在工业和生活领域的修复防控,结合各地2020H1陆续完成的工业场地修复名录的完成,自上而下的修复指导有利于工业场地修复等需求全面释放。
2. 法律围绕五个要点落实。
(1)要求法律重要条款和规定的落实,重点关注农用地、建设用地污染治理;(2)政府法定职责的落实,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严格履行职责;(3)法律实施的保障与监督,推动财政、税收、金融等保障措施落实到位;(4)违法行为的查处惩治,督促有关方面严格执行法律,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5)配套规定和标准的制定情况。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土壤污染防治法》对于行业在合规性领域的指导作用已经从2019年逐步显现,但在相应政策支持保障等方面仍有望为行业带来进一步的助力。
(三)核心观点
从两会议题和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大基调是环保不能让位于短期的经济发展压力,而具体来看,攻坚战在传统的大气、水治理和固废领域的约束性目标仍保持不变,前期积累的环保成果有望进一步在科学化、精准化方面进一步提升。同时市政领域的环保建设由于拥有民生、环保和拉动内需三重属性,因此从2018年起就已经成为政策发力的重点,而此次两会主要强调了水、垃圾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结合当下疫情带来的市政环保和危废处置等需求,我们认为市政运营领域仍会是拥有持续推进动力的优质领域。
基于此,我们仍首先推荐在垃圾分类政策、疫情时间催化叠加板块的规模效应和马太效应近年逐步体现的环卫板块,同时推荐固废的新型高增长领域土壤修复,以及风险逐步落地、行业仍处高景气度的垃圾焚烧板块,推荐模式调整后重新回到运营赛道的水处理低估标的。
咨询热线
18922713602